尘埃拉力赛是一款非常刺激的赛车竞速游戏,本作将提供最爽快的拉力赛竞速操作,玩家将在沙漠、雪地、郊区等赛道中飞速驰骋,沿途可能会有各种障碍,但作为一个无畏的赛车手,玩家要做的就是冲冲冲,怎么热血怎么来,尘埃飞扬的世界就是我们的竞技场!


每一场比赛都有不同的挑战,比如不同的路面所带来的不同感受,或是如何根据天气变化来改变你的跑法。由于车辆会在比赛中出现各种损耗,你的维修团队会在每个赛段之间对车辆进行有限的修复,但你也需要注意避免致命的机械故障和损伤。在各个赛段衔接起来后,每一场拉力赛都会变得像马拉松一样,对你的集中力和技巧发起挑战,你需要相信你的领航员,以及你自己的反应力和适应力,在比赛中保持竞争状态,追逐那仿佛遥不可及的完美比赛。

现在就来体验三大真实拉力赛场景:从抢先测试阶段开始,《尘埃:拉力赛》会为玩家提供三个主要的场景,其中包含36个富有挑战的分段赛事,当然更多地点还会逐步增加。你不仅可以体验白天的赛事——其中还包括晴天,阴天,雾天,干燥,潮湿,雨天和雪天等条件,还可以在夜间体验完全的感受,这对于精英车手一定是个挑战。
波厄斯郡,威尔士——泥泞而潮湿的砂石场景和森林,无论是白天还是夜晚雨水都经常光顾。
蒙特卡洛,摩纳哥——被冰雪覆盖的危险道路,充斥着紧凑而刁钻的弯道,在这里你可以切身感受到来自阿尔卑斯山的寒风。风雪与雾气无论是白天还是夜晚都会影响到可见度。
阿尔戈利斯,希拉——扬沙满天的赛道,这里有来自地中海的炎热,即使最坚固的拉力赛车都可能造成损伤。
现在即可驾驶超过6种全新和经典系列的14辆赛车:拉力赛的核心即是选择正确的赛车,而《尘埃:拉力赛》正是满足了这一需求。在抢先测试的开始阶段,《尘埃:拉力赛》会提供14辆赛车,并在将来加入更多不同系列的车辆。
新的驾驶模式:《尘埃:拉力赛》的物理模拟效果已经完全重置,以充分表现出不同路面竞速的感受,松散的路面会在车辆侧滑时发生改变,创造出截然不同的过弯感受。
拉力锦标赛,异步拉力赛和自定义拉力赛:玩家可以在自定义拉力赛中直接加入到任何单一赛事,在其中学习各种报告用语,或是在完整的拉力赛季中与技巧高超的对手们竞争,亦或是通过异步拉力赛对社区中的其他玩家发起挑战。
团队管理:雇佣四位专业的工程人员来帮助你完成整个比赛。根据他们的合同期限,薪水需求来深入研究并进行正式雇佣,他们还可以对你的车辆进行升级。通过不断与工程师续约你会发现他们的能力会有所提升并获得特殊技能,这将帮助你更好地升级车辆。
升级:随着你不断地驾驶车辆参加比赛,你的工程师们会更加了解它,研究出的升级可以完全解锁车辆的潜能。《尘埃:拉力赛》的综合升级系统将为车辆带来富有价值的操控改善,性能的提升也会让你更有竞争力。
调校:《尘埃:拉力赛》加入了系列中最为广泛的车辆调校系统,使玩家可以通过天气状况,车辆状况等条件自由对车辆进行调节,以保证他们对车辆的控制,满足他们的驾驶风格。
车损和修理:越野竞速是难度极高而且让人难忘的体验;不断参加比赛会让车辆承受不同程度的磨损和损伤,这些效果全都归功于《尘埃:拉力赛》的机械损伤系统。不过幸运的是,这些损伤是可以通过雇佣工程师在赛段之间的车队服务区进行修复的。与之前科林麦克雷拉力赛系列相同的是,赛段间的修理时间是有限的。
物理辅助:相比速度,技巧有时会让你变得更快。《尘埃:拉力赛》让玩家可以自由体验纯粹的拉力竞速,这就和真实世界中所见到的那些竞速差不多。牵引控制系统会尽可能地缩减车轮空转现象,ABS可以增加你的刹车效果,同时防止轮胎锁死,而稳定控制系统则会尽可能地保证车辆不会在过弯时失控旋转。

ESC键:暂停游戏;
F2键:车辆复位;
delete键:往左望;
pagedown键:往右望;
home键:往上望;
end键:往下望;
L键:踩离合;
左Alt键:一键通话;
H键:车头灯;
W键:启动雨刮;
1、2、3、4、5、6、7键:调整驾驶座;

在各个地区进行拉力赛,一个地区会有4至5个赛段,完成多个赛段才能算是完成一个地区赛事。
完成全部冠军赛并且获得最高积分就能够获得总冠军。
爬山赛
更加着重爬坡、下坡的拉力赛,速度感更足、刺激感更大的赛事。
需要车手在大胆之余还得要有精准的驾驶操控。
拉力穿越赛
计算圈数的拉力赛,虽然是绕圈,但讲求车手驾驶的稳定度,只有发挥越稳定的车手才能获得最佳圈速以及最快冲线。
线下多人模式
这种玩法只计算完成时间,一名玩家先跑,后续的玩家陆续进行比赛,最短时间完成赛程的玩家胜出。

介绍:制动力分配的英文全称为Electronic Brake force Distribution,简称EBD。 EBD实际上是ABS的辅助功能,是在ABS的控制电脑里增加一个控制软件,机械系统与ABS完全一致。它只是ABS系统的有效补充,一般和ABS组合使用,可以提高ABS的功效。
建议:往左偏后,刹车时偏向甩尾。往右偏前,刹车时偏向推头。
前/后差速器
介绍:汽车在拐弯时车轮的轨线是圆弧,如果汽车向左转弯,圆弧的中心点在左侧,在相同的时间里,右侧轮子走的弧线比左侧轮子长,为了平衡这个差异,就要左边轮子慢一点,右边轮子快一点,那么差速器就是提供不同的转速来弥补距离的差异。
建议:往左偏弱,往右偏强。场地赛车都会加装LSD(相当于往右加强锁止率),以减少在弯道中给油时的动力损失。砂砾路面最好就是选择偏强。
波箱
介绍:变速箱分为手动、自动两种,手动变速箱主要由齿轮和轴组成,通过不同的齿轮组合产生变速变矩;而自动变速箱AT是由液力变扭器、行星齿轮和液压操纵系统组成,通过液力传递和齿轮组合的方式来达到变速变矩。
建议:往左是短,往右是长。其实这项调节的是档位齿轮的比例,往左是密齿,往右是梳齿。往左的话,加速相对更快,但极速降低,往右反之。高速赛道就偏右,低速赛道就偏左。
前/后悬挂
介绍:悬挂系统是汽车的车架与车桥或车轮之间的一切传力连接装置的总称,其功能是传递作用在车轮和车架之间的力和力矩,并且缓冲由不平路面传给车架或车身的冲击力,并衰减由此引起的震动,以保证汽车平顺行驶。
建议:往左偏软,往右偏硬。相对硬一点的悬挂,给车辆更好的支撑力,在车辆动态发生变化时,重心转移的量相对少一点,在弯道和连续弯道中的表现会有明显提升。
前/后阻尼器
介绍:阻尼器,是以提供运动的阻力,耗减运动能量的装置。利用阻尼来吸能减震不是什么新技术,在航天、航空、军工、枪炮、汽车等行业中早已应用各种各样的阻尼器(或减震器)来减振消能。
建议:往左偏软,往右偏硬。调硬会阻碍悬挂系统吸收震动和冲击,但能具有更好的稳定性。调软就相反。

加速:A
倒退 /刹车:Z
手刹:空格键
向后看:M
切换视角:C
暂停:ESC
重制:F2
看向左边:Delete
看向右边:Page Down
看向上面:Page Up
看向后面:End
左转:,
右转:。


手柄操作:
加速:RT
倒退 /刹车:LT
手刹:B
向后看:按下右转轮
切换视角:RB
暂停:开始键
重制:Y
看向左边:右转轮左
看向右边:右转轮右
看向上面:右转轮上
看向后面:右转轮下
左转:左滚轮左
右转:左滚轮右


2、用了手动档,领航员的123456的指示就有了很特别的意义,因为这些数字是表示过弯的档位;
3、通过手动降档减速,少用L2脚刹,慎用O手刹;
4、降档后,过弯半油门R2不要按到底,快要出弯时,转数上去以后,升档,全油门提速;
5、抓地力不好的路面,小心使用全油门;
6、小幅度弯道,微打方向的时候,不要按R2给油;
7、小幅度弯道,快要失控,退一档,松油门微调;
8、直线加速地板油,但是一定注意提前降档减速过弯,领航员很关键;
9、目前科罗拉多派克峰,4驱奥迪,没有领航员,我还没有玩出感觉,但是1980schampion赛完全沉迷了;
10、这个游戏相当真实,所以游戏视角也要克服,和现实一样,要坐在车内,看到方向盘。因为只有这样退档减速点才能和现实一致,操控会变得很流畅。成就感非常棒。


2.尽量使用手动档。游戏初期的那辆MINI很适合上手,档位不多,车速不快。我试了很多次,手动换档确实要快一些,因为那辆MINI用自动档的时候,总是会提前升入4档,不知道为什么。除特殊情况外,一般都在转速到达红线区之后再升档。特殊情况是指有些抓地很差的路面在出弯(特别是低速弯)加速的时候,为了防止打滑,可以提前升档来降低扭矩,反正F1是这样,我想拉力赛应该也一样吧。

3.无论是拉力赛还是场地赛,走线都是非常重要的,有的赛道非常窄,更要注意走线以便拉大攻弯角度。一般情况下主要遵循“外内外”原则,即入弯在赛道外侧,然后往里面切入APEX,加速出弯到赛道外侧。理论上讲,APEX点之前是减速,APEX点之后是加速。需要注意的是,APEX点并不一定是弯道的几何顶点。以下情况不需要遵循“外内外”原则:
1).远没达到过弯极限速度的弯道,直接按最短路径走就行了。
2).连续组合弯道要具体情况具体研究,特别是组合弯最后一个弯后面是很长的直线时,走线要尽量照顾最后一个弯的出弯速度。
3).有些弯道内侧有障碍物或者明显突起的,不要切得太深。

4.过弯的时候能抓地跑就抓地跑,特别是沥青路面,漂移过弯虽然很帅,但有时并不是最快的。当然有些路面是很难抓地跑的,很容易出现转向过度,我认识的有些朋友一出现转身过度就使劲反打方向,结果车头马上又往另外一边偏了。有时候轻微的反打方向或者不打方向让车辆稍稍保持转向过度状态反而过弯更顺畅。顺便说一下手刹,有时候车辆会出现严重的转身不足(就是你使劲打方向但车头就是不转过来),这时可以拉手刹作为补救手段,让车辆出现转身过度,强行让车头转过来。有些特别特别急的发夹弯也可以拉手刹过。有些弯道有迷惑性,路面突起的弯道就要用更慢的速度通过,反之凹的弯道就可以更快速地通过。

5.油门和刹车。不要一出弯就使劲给油,漂移出弯后迅速让车头跟行车线路保持一致,然后再加大油门。对于关闭ABS的朋友,在入弯时一定要不刹得太重抱死车轮,前轮抱死的时候打方向车辆是不会转向的。

6.雪地。所有刹车点都要提前,刹车力度要减轻以避免抱死。除非是故意为了让车辆转向过度或者车辆转身不足,否则高速时一定不要大幅度打方向,很容易失控的。加速时油门要慢慢给上去。提前一点点打方向,因为雪地上车辆转向反应很慢。

7.沥青路面。这种路面抓地力很好,可以重刹,给油也可以激进一些。由于F1系列跑得比较多,个人认为沥青路面是比较容易的一类,多熟悉赛道,找好刹车点,一段就快20秒是有可能的。如下图就是我跑的生涯模式的德国站的第三段。

8.弹跳。有些赛道不平整,车辆经常离地,一定要预判落点,该提前转的就要提前,车辆一旦离地了就不受控了。在离地前的零点几秒不要大幅度转向,以免车辆在空中过度旋转导致落地时车头严重偏离行驶方向。

系统: Windows Vista, Windows 7 or Windows 8
处理器: AMD Athlon x2 Dual Core or Intel Core 2 Duo Processor @ 2.4Ghz
内存: 4 GB RAM
显卡: AMD HD5450 or Nvidia GT430 or Intel HD4000 with 1GB of VRAM
硬盘容量: 35 GB available space
声卡: DirectX Compatible soundcard
推荐配置:
系统: Windows Vista, Windows 7 or Windows 8
处理器: AMD FX-8150 or Intel Core i5 4670K
内存: 8 GB RAM
显卡: AMD R9 290 or Nvidia GTX780
硬盘容量: 35 GB available space
声卡: Direct X compatible soundcard

【基本介绍】
《尘埃拉力赛》或许是Codemasters迄今为止最棒的一款游戏了,同时也是自2004年Warthog Games发售《理查德·伯恩斯拉力赛》后最出色的一款拉力赛游戏。它将带给玩家一段难忘的拉力旅程,你落后了就得靠自己的努力去追赶第一名(极品飞车系列知名的弹簧AI绝不会出现),在游戏中你必须让自己更快,更集中精力,让后,无所畏惧地向前狂奔吧。IGN给出8.9分。
【游戏背景】
《尘埃:拉力赛》这次将着重于体现拉力竞速的精髓——时刻保持冷静的头脑,以极限的速度通过各种危险颠簸的道路,将车子的性能发挥到极致,要知道你的任何一个失误对比赛来说都是致命的。这是对车手技能的终极测试,高风险高回报的竞速游戏体验。每一场比赛都有不同的挑战,比如不同的路面所带来的不同感受,或是如何根据天气变化来改变你的跑法。由于车辆会在比赛中出现各种损耗,你的维修团队会在每个赛段之间对车辆进行有限的修复,但你也需要注意避免致命的机械故障和损伤。在各个赛段衔接起来后,每一场拉力赛都会变得像马拉松一样,对你的集中力和技巧发起挑战,你需要相信你的领航员,以及你自己的反应力和适应力,在比赛中保持竞争状态,追逐那仿佛遥不可及的完美比赛。

【游戏特点】
《尘埃:拉力赛》和玩家社区:玩家社区就像《尘埃:拉力赛》的领航员,玩家的反馈将直接影响到游戏体验的进化与未来。开发团队希望听到每一名加入到《尘埃:拉力赛》抢先测试玩家对游戏的反馈。玩家将会帮助测试各种议论,提供至关重要的数据来优化游戏。现在就来体验三大真实拉力赛场景:从抢先测试阶段开始,《尘埃:拉力赛》会为玩家提供三个主要的场景,其中包含36个富有挑战的分段赛事,当然更多地点还会逐步增加。你不仅可以体验白天的赛事——其中还包括晴天,阴天,雾天,干燥,潮湿,雨天和雪天等条件,还可以在夜间体验完全的感受,这对于精英车手一定是个挑战。
波厄斯郡,威尔士——泥泞而潮湿的砂石场景和森林,无论是白天还是夜晚雨水都经常光顾。
蒙特卡洛,摩纳哥——被冰雪覆盖的危险道路,充斥着紧凑而刁钻的弯道,在这里你可以切身感受到来自阿尔卑斯山的寒风。风雪与雾气无论是白天还是夜晚都会影响到可见度。
阿尔戈利斯,希拉——扬沙满天的赛道,这里有来自地中海的炎热,即使最坚固的拉力赛车都可能造成损伤。
现在即可驾驶超过6种全新和经典系列的14辆赛车:拉力赛的核心即是选择正确的赛车,而《尘埃:拉力赛》正是满足了这一需求。在抢先测试的开始阶段,《尘埃:拉力赛》会提供14辆赛车,并在将来加入更多不同系列的车辆。
新的驾驶模式:《尘埃:拉力赛》的物理模拟效果已经完全重置,以充分表现出不同路面竞速的感受,松散的路面会在车辆侧滑时发生改变,创造出截然不同的过弯感受。
拉力锦标赛,异步拉力赛和自定义拉力赛:玩家可以在自定义拉力赛中直接加入到任何单一赛事,在其中学习各种报告用语,或是在完整的拉力赛季中与技巧高超的对手们竞争,亦或是通过异步拉力赛对社区中的其他玩家发起挑战。
团队管理:雇佣四位专业的工程人员来帮助你完成整个比赛。根据他们的合同期限,薪水需求来深入研究并进行正式雇佣,他们还可以对你的车辆进行升级。通过不断与工程师续约你会发现他们的能力会有所提升并获得特殊技能,这将帮助你更好地升级车辆。
升级:随着你不断地驾驶车辆参加比赛,你的工程师们会更加了解它,研究出的升级可以完全解锁车辆的潜能。《尘埃:拉力赛》的综合升级系统将为车辆带来富有价值的操控改善,性能的提升也会让你更有竞争力。
调校:《尘埃:拉力赛》加入了系列中最为广泛的车辆调校系统,使玩家可以通过天气状况,车辆状况等条件自由对车辆进行调节,以保证他们对车辆的控制,满足他们的驾驶风格。
车损和修理:越野竞速是难度极高而且让人难忘的体验;不断参加比赛会让车辆承受不同程度的磨损和损伤,这些效果全都归功于《尘埃:拉力赛》的机械损伤系统。不过幸运的是,这些损伤是可以通过雇佣工程师在赛段之间的车队服务区进行修复的。与之前科林麦克雷拉力赛系列相同的是,赛段间的修理时间是有限的。
物理辅助:相比速度,技巧有时会让你变得更快。《尘埃:拉力赛》让玩家可以自由体验纯粹的拉力竞速,这就和真实世界中所见到的那些竞速差不多。牵引控制系统会尽可能地缩减车轮空转现象,ABS可以增加你的刹车效果,同时防止轮胎锁死,而稳定控制系统则会尽可能地保证车辆不会在过弯时失控旋转。

【快捷键】
PC版基本键位ESC键:暂停游戏;
F2键:车辆复位;
delete键:往左望;
pagedown键:往右望;
home键:往上望;
end键:往下望;
L键:踩离合;
左Alt键:一键通话;
H键:车头灯;
W键:启动雨刮;
1、2、3、4、5、6、7键:调整驾驶座;

【赛事介绍】
拉力赛在各个地区进行拉力赛,一个地区会有4至5个赛段,完成多个赛段才能算是完成一个地区赛事。
完成全部冠军赛并且获得最高积分就能够获得总冠军。
爬山赛
更加着重爬坡、下坡的拉力赛,速度感更足、刺激感更大的赛事。
需要车手在大胆之余还得要有精准的驾驶操控。
拉力穿越赛
计算圈数的拉力赛,虽然是绕圈,但讲求车手驾驶的稳定度,只有发挥越稳定的车手才能获得最佳圈速以及最快冲线。
线下多人模式
这种玩法只计算完成时间,一名玩家先跑,后续的玩家陆续进行比赛,最短时间完成赛程的玩家胜出。

【车辆调校】
制动分配介绍:制动力分配的英文全称为Electronic Brake force Distribution,简称EBD。 EBD实际上是ABS的辅助功能,是在ABS的控制电脑里增加一个控制软件,机械系统与ABS完全一致。它只是ABS系统的有效补充,一般和ABS组合使用,可以提高ABS的功效。
建议:往左偏后,刹车时偏向甩尾。往右偏前,刹车时偏向推头。
前/后差速器
介绍:汽车在拐弯时车轮的轨线是圆弧,如果汽车向左转弯,圆弧的中心点在左侧,在相同的时间里,右侧轮子走的弧线比左侧轮子长,为了平衡这个差异,就要左边轮子慢一点,右边轮子快一点,那么差速器就是提供不同的转速来弥补距离的差异。
建议:往左偏弱,往右偏强。场地赛车都会加装LSD(相当于往右加强锁止率),以减少在弯道中给油时的动力损失。砂砾路面最好就是选择偏强。
波箱
介绍:变速箱分为手动、自动两种,手动变速箱主要由齿轮和轴组成,通过不同的齿轮组合产生变速变矩;而自动变速箱AT是由液力变扭器、行星齿轮和液压操纵系统组成,通过液力传递和齿轮组合的方式来达到变速变矩。
建议:往左是短,往右是长。其实这项调节的是档位齿轮的比例,往左是密齿,往右是梳齿。往左的话,加速相对更快,但极速降低,往右反之。高速赛道就偏右,低速赛道就偏左。
前/后悬挂
介绍:悬挂系统是汽车的车架与车桥或车轮之间的一切传力连接装置的总称,其功能是传递作用在车轮和车架之间的力和力矩,并且缓冲由不平路面传给车架或车身的冲击力,并衰减由此引起的震动,以保证汽车平顺行驶。
建议:往左偏软,往右偏硬。相对硬一点的悬挂,给车辆更好的支撑力,在车辆动态发生变化时,重心转移的量相对少一点,在弯道和连续弯道中的表现会有明显提升。
前/后阻尼器
介绍:阻尼器,是以提供运动的阻力,耗减运动能量的装置。利用阻尼来吸能减震不是什么新技术,在航天、航空、军工、枪炮、汽车等行业中早已应用各种各样的阻尼器(或减震器)来减振消能。
建议:往左偏软,往右偏硬。调硬会阻碍悬挂系统吸收震动和冲击,但能具有更好的稳定性。调软就相反。

【手柄设置】
键盘操作:加速:A
倒退 /刹车:Z
手刹:空格键
向后看:M
切换视角:C
暂停:ESC
重制:F2
看向左边:Delete
看向右边:Page Down
看向上面:Page Up
看向后面:End
左转:,
右转:。


手柄操作:
加速:RT
倒退 /刹车:LT
手刹:B
向后看:按下右转轮
切换视角:RB
暂停:开始键
重制:Y
看向左边:右转轮左
看向右边:右转轮右
看向上面:右转轮上
看向后面:右转轮下
左转:左滚轮左
右转:左滚轮右


【游戏秘籍】
1、从champion赛1960s开始上手。1960s是前驱车,然后1970s用后驱车,1980s也是后驱车。一旦驾驭了后驱车过弯简直超级爽,加上80s的发动机比70s的猛,游戏快感会猛然增强,很神奇的游戏;2、用了手动档,领航员的123456的指示就有了很特别的意义,因为这些数字是表示过弯的档位;
3、通过手动降档减速,少用L2脚刹,慎用O手刹;
4、降档后,过弯半油门R2不要按到底,快要出弯时,转数上去以后,升档,全油门提速;
5、抓地力不好的路面,小心使用全油门;
6、小幅度弯道,微打方向的时候,不要按R2给油;
7、小幅度弯道,快要失控,退一档,松油门微调;
8、直线加速地板油,但是一定注意提前降档减速过弯,领航员很关键;
9、目前科罗拉多派克峰,4驱奥迪,没有领航员,我还没有玩出感觉,但是1980schampion赛完全沉迷了;
10、这个游戏相当真实,所以游戏视角也要克服,和现实一样,要坐在车内,看到方向盘。因为只有这样退档减速点才能和现实一致,操控会变得很流畅。成就感非常棒。

【游戏攻略】
1.先说一下我的情况吧。X1手柄,辅助全关,手动档,目前完成了生涯模式的瑞典,摩纳哥,德国三站。用的是最开始能买得起的那辆MINI,跑得不是特别完美的情况下每站能比第二名快十几二十秒。玩过的拟真类赛车游戏只有尘埃3和F12010,11,12,13,14(本人F1车迷)。由于平时主要跑的都是F1系列,所以拉力赛对我来说还是比较新鲜,跟F1操控起来的感觉是完全不同的,简单说一下体会,希望对刚刚接触赛车类游戏的朋友有点帮助。
2.尽量使用手动档。游戏初期的那辆MINI很适合上手,档位不多,车速不快。我试了很多次,手动换档确实要快一些,因为那辆MINI用自动档的时候,总是会提前升入4档,不知道为什么。除特殊情况外,一般都在转速到达红线区之后再升档。特殊情况是指有些抓地很差的路面在出弯(特别是低速弯)加速的时候,为了防止打滑,可以提前升档来降低扭矩,反正F1是这样,我想拉力赛应该也一样吧。

3.无论是拉力赛还是场地赛,走线都是非常重要的,有的赛道非常窄,更要注意走线以便拉大攻弯角度。一般情况下主要遵循“外内外”原则,即入弯在赛道外侧,然后往里面切入APEX,加速出弯到赛道外侧。理论上讲,APEX点之前是减速,APEX点之后是加速。需要注意的是,APEX点并不一定是弯道的几何顶点。以下情况不需要遵循“外内外”原则:
1).远没达到过弯极限速度的弯道,直接按最短路径走就行了。
2).连续组合弯道要具体情况具体研究,特别是组合弯最后一个弯后面是很长的直线时,走线要尽量照顾最后一个弯的出弯速度。
3).有些弯道内侧有障碍物或者明显突起的,不要切得太深。

4.过弯的时候能抓地跑就抓地跑,特别是沥青路面,漂移过弯虽然很帅,但有时并不是最快的。当然有些路面是很难抓地跑的,很容易出现转向过度,我认识的有些朋友一出现转身过度就使劲反打方向,结果车头马上又往另外一边偏了。有时候轻微的反打方向或者不打方向让车辆稍稍保持转向过度状态反而过弯更顺畅。顺便说一下手刹,有时候车辆会出现严重的转身不足(就是你使劲打方向但车头就是不转过来),这时可以拉手刹作为补救手段,让车辆出现转身过度,强行让车头转过来。有些特别特别急的发夹弯也可以拉手刹过。有些弯道有迷惑性,路面突起的弯道就要用更慢的速度通过,反之凹的弯道就可以更快速地通过。

5.油门和刹车。不要一出弯就使劲给油,漂移出弯后迅速让车头跟行车线路保持一致,然后再加大油门。对于关闭ABS的朋友,在入弯时一定要不刹得太重抱死车轮,前轮抱死的时候打方向车辆是不会转向的。

6.雪地。所有刹车点都要提前,刹车力度要减轻以避免抱死。除非是故意为了让车辆转向过度或者车辆转身不足,否则高速时一定不要大幅度打方向,很容易失控的。加速时油门要慢慢给上去。提前一点点打方向,因为雪地上车辆转向反应很慢。

7.沥青路面。这种路面抓地力很好,可以重刹,给油也可以激进一些。由于F1系列跑得比较多,个人认为沥青路面是比较容易的一类,多熟悉赛道,找好刹车点,一段就快20秒是有可能的。如下图就是我跑的生涯模式的德国站的第三段。

8.弹跳。有些赛道不平整,车辆经常离地,一定要预判落点,该提前转的就要提前,车辆一旦离地了就不受控了。在离地前的零点几秒不要大幅度转向,以免车辆在空中过度旋转导致落地时车头严重偏离行驶方向。

【配置要求】
最低配置:系统: Windows Vista, Windows 7 or Windows 8
处理器: AMD Athlon x2 Dual Core or Intel Core 2 Duo Processor @ 2.4Ghz
内存: 4 GB RAM
显卡: AMD HD5450 or Nvidia GT430 or Intel HD4000 with 1GB of VRAM
硬盘容量: 35 GB available space
声卡: DirectX Compatible soundcard
推荐配置:
系统: Windows Vista, Windows 7 or Windows 8
处理器: AMD FX-8150 or Intel Core i5 4670K
内存: 8 GB RAM
显卡: AMD R9 290 or Nvidia GTX780
硬盘容量: 35 GB available space
声卡: Direct X compatible soundcard